美国若想防止类似惨剧再次发生,就得赶紧跟俄罗斯缓和紧张局势,别再继续这种毫无意义的对抗了。
中美双方有必要进行坦诚对话,共同探讨如何建立更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
可惜美国政坛的那些聪明人,总觉得老先生的警告是在吓唬人,还沉迷于自己主宰世界的幻想里,根本不愿意面对现实。
基辛格的言论是不是在夸大其词?全球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有多大?
世界大战的来源
在我看来,全球范围内爆发第三次大规模战争并非只是潜在风险,而是无法避免的历史趋势。
在1900年之前,世界上发生的冲突大多局限在某个特定地区内。
至今为止,真正让全世界都卷入其中的大规模战争,实际上一次也没有出现。
为何进入20世纪后,全球范围内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争冲突?
以前的世界是分裂的,一个地方打仗,别的地方基本不会受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迅速扩张,将世界各国用各种手段牢牢绑在了一起。
这些群体中,有些以殖民地的形式存在,有些则表现为工业化国家的特征。
归根结底,它们并无实质区别,不过是资本主义这台大机器上的齿轮罢了。
这台设备一旦故障,每个部件都逃不过损坏的命运。
1840年,英国全面实现了工业革命,随后的三十年间,资本的力量迅速向世界各地蔓延。
在那三十年间,全球各地都在经历巨大的变化。日本开展了明治维新,中国则进行了洋务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俄国废除了农奴制,德国经历了王朝战争,意大利完成了统一,而美国则爆发了南北战争。
工业革命之后,英国为了拓展资本,引发了这一系列冲突。
以太平天国为例,其核心力量最初来自南岭地区,主要从事为广州十三行提供货运服务的体力劳动。
1840年,英国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和生意,开着大船、架着大炮闯进了我们的国家。原本广州13行独霸的局面被打破,变成了五个口岸都能做生意。这样一来,广州13行就慢慢不行了。
那些靠他谋生的快递员们,如今都成了无业游民。
正是这场运动点燃了太平天国的战火,随之而来的各种变革给清朝的统治体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动,彻底撼动了其原有的根基。
举个例子,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跟英国工业革命有很大关系。那时候英国对棉花的需求猛增,直接导致了这场冲突的发生。
那场席卷世界各大强国的社会变革,堪称全球性冲突的一次彩排。
当年之所以没打起来,主要是因为除了英国,其他各国都没搞成工业革命,英国一家独大,整个局势都稳得很,根本闹腾不起来。
然而,到了1914年,欧洲的主要国家以及日本和美国都已经走过了工业革命的历程。
过去英国独占鳌头的形势,如今已演变成多个强国互相角逐的格局。
为了争夺海外资源和销售渠道,满足本国工业发展的需求,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愈演愈烈,最终只能通过全球性的军事对抗来摊牌。
当前这种争夺有限资源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们常讲的存量之争。在这种环境下,大国之间的冲突不断升级,最终很可能会引发全球性的军事对抗。
即便明白这样做会让大家都没好果子吃,但各国那些盘根错节的利益群体早就饿红了眼,没有谁能冷静下来好好想想,理智在这种疯狂面前根本站不住脚。
即便基辛格的观点再正确,美国那些形形色色的利益团体也不会买账。
如今世界各地的机会几乎被瓜分殆尽,资金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只要能解决眼前的困境,谁还顾得上未来的风险呢?
打仗这玩意儿,根本没法搞定那种大家抢来抢去的局面。
从19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的那场巨大变革结束后,世界迎来了近50年的相对稳定时期,这主要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机器大生产带来的财富增长,让社会问题得到了缓和。
二战后世界能够维持近70年的和平,主要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经济和技术进步。
假如二战后的科技发展没能迎来新的突破,第三次世界大战可能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爆发了。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世界的增量已经没有了,现在是存量的时代。
当全球资源被瓜分殆尽,各国之间的争夺却依然没有升级为全面战争,这简直让人难以置信。
冲突虽然无法彻底消除资源争夺的困境,却能带来双重效果。
首先,这项技术可以大大提升各个国家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的发展速度。
其次,他成功清除了那些长期制约社会进步的利益群体,为政治领域带来了全新的发展空间,这些新产生的资源成为了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
二战结束后,各国掌权者纷纷出手,开始限制资本扩张,同时大幅改善劳工阶层的福利水平。
劳动者收入增加了,消费市场的规模也随之扩大。
创新其实就是不断尝试和摸索的过程。这个过程由谁来完成?最合适的当然是市场本身。市场就像一个大实验室,通过实践来检验哪些想法行得通,哪些需要改进。
市场规模扩大了,尝试和犯错的空间也就跟着变大,成功的可能性自然更高。这算是战后带来的政治优势。
不过,如今这波政策带来的好处已经消耗殆尽了。
放眼全球,那些经济发达的国家,老百姓哪个不是背着沉重的贷款过日子?
全球财富分配不均的最大受益者,无疑是掌控各国政权的精英阶层。
期待这些人良心发现,主动放弃权力和利益,根本就是异想天开。
只有通过激烈的对抗,才能让他们看清现实,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最终妥协退让。
科技变革往往在战火中孕育,当和平手段难以推动技术飞跃时,冲突便成为必然选择。
三战的形态
核武器的出现,让未来的全球性冲突可能变得与以往完全不同。这种毁灭性武器的存在,使得战争的形式和规模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从之前的分析可以看出,全球性战争的根源往往与资本的力量密不可分。
要分清,财富本身和掌控财富的人不是一回事,这完全是两码事。
在资本的控制下,所谓的资本家不过是金钱操纵下的傀儡罢了。
金钱的力量看不见摸不着,没有情感也没有思想。它像一种看不见的法则,在这个世界上默默地运转着。
它活着的全部意义,就是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值钱。
所以,那种大家一起完蛋的全球大战,对它来说没什么好处。它肯定会用各种办法去操控那些被它牵着鼻子走的财阀,不让他们掉进自我毁灭的坑里。
当今世界的主要掌控者,其实就是这批手握资本的精英阶层。
用不着过分担心,以后的大规模冲突,很可能变成远程对决的模式。双方隔着老远就能开打,用不着面对面硬碰硬。
强国之间直接开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他们更倾向于借助中间势力,在类似伊拉克、阿富汗、乌克兰这样的地区制造复杂局面,以此来逐步削弱对手的资源和力量。
除了中国和美国,其他所有国家都被归为第三方,比如俄罗斯和印度也不例外。
这种通过代理人进行的冲突,必然导致某些国家在战火中打通关键发展节点,从而迎来国家实力的快速提升。
换句话说,当外部力量足够强大时,往往会推动内部发生改变。
经过改革的国家,成为了新时代的政治财富。
依我看,全球范围内的战争不过是资本主义体系自我调整的一种方式,就像人体新陈代谢一样自然,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全球范围的军事冲突必然会颠覆现有的国际秩序,从而构建起一套更加合理和平衡的利益分配体系。
毋庸置疑,全球性的大规模战争必将带来惨重的伤亡,无数生命将在这场浩劫中消逝。
历史长河奔流不息,冷漠无情地对待世间万物,从不在意人们的喜怒哀乐。
无论你持何种态度,支持或反对,都无法阻挡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战争导火索
假如第三次世界大战真的来临,这场全球性冲突会以怎样的形式展开呢?
换个说法,哪一方可能挑起全球范围的第三次大规模冲突?
我们之前提到过,中美之间即将展开的那场世纪较量,可能会以一种间接对抗的形式上演。
推动这场激烈角逐的关键力量,很可能来自那些实力中等的国家。
哪里最有希望成为第二个萨拉热窝呢?
这个国家要想成为冲突的导火索,必须在中美两国心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双方都不会轻易放弃,也不存在通过谈判解决的空间。
此外,这一区域的地缘战略价值极为突出,很容易吸引其他国家产生扩张意图。
随着美国影响力的减弱,原本受其制约的周边国家很可能会趁机崛起,并试图争夺这些关键的战略位置。
第三点,当战争打响时,背后往往有个重要原因:挑起事端的国家,通常是内部问题搞不定,才把目光转向外部,试图通过对外制造紧张来缓解国内压力。
三八线、台湾海峡、克什米尔地区、巴以战火和俄乌争端这些区域都满足首要标准。
台海局势极为特殊,任何军事对抗都不会通过第三方进行,而是中美两国的直接对抗。
因此,尽管美国可能会在这个问题上对我们进行挑衅,但他们绝对不会真正跨过那条红线。
要是真打起来,很可能是我们先动手。
因此,台海这个看似最可能引发冲突的区域,实际上不太可能成为问题焦点。
美国对韩国的影响力很大,韩国想背着美国偷偷做点什么,几乎行不通。所以,三八线这件事也可以不用考虑了。
朝鲜半岛是中俄的地盘,美国在这儿跟人家对着干,基本没啥赢面,搞不好还会像70年前那样栽跟头。所以美国就算想折腾,也不会选在朝鲜这儿闹腾。
在东欧地区,美国对欧洲的影响力依然十分稳固。
即便像波兰这样的东欧国家试图挑起事端、对俄罗斯施压,美国也有能力及时制止,局势基本不会失控。
在美国难以掌控的区域中,最可能发生冲突的只有两个热点:一个是中东的以色列,另一个则是南亚的克什米尔。
在克什米尔争端中,巴基斯坦与中国保持着长期稳固的战略盟友关系,中国不会轻易放弃这一重要合作伙伴。
印度在美国的印太战略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如果缺少了印度的参与,这项战略将失去实际意义,变得空洞无力。
这两个国家都满足首要标准,无论对美国还是中国而言,它们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伙伴。
这些国家并不完全受中美两国的影响和支配。
这两个国家都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如果他们之间发生矛盾,中美两国很难确保能完全控制局面,特别是印度!
届时,中美之间的对抗很可能会让双方都付出沉重代价。
眼下以色列成了另一个焦点区域,由于美国逐步从中东抽身,将战略重心转向东亚,试图对中国形成牵制。
面对新的国际形势,中东各国都在寻找新的发展道路。值得一提的是,曾经的死对头沙特和伊朗,如今也放下了多年的恩怨,握手言和。
作为阿拉伯地区的领头羊,沙特自身的国防力量相当有限,主要依靠美国的保护来维持安全。
沙特无法容忍美国从半岛地区抽身而退,这种局面直接导致近些年来两国关系日益疏远。
特朗普当总统那会儿,双方处得不错,主要因为他是个生意人,做事讲究利益交换,简单干脆。沙特就欣赏这种直来直去的作风,觉得跟他合作很对胃口。
眼下两国关系闹得这么僵,跟石油没啥关系,卡舒吉那事儿也不是主要原因。
美国近期的行为已经背离了半个世纪以来的承诺。
沙特得找个法子,把阿拉伯兄弟和伊朗的注意力引开,绝不能让他们盯上自己。那么,这个吸引火力的目标该是谁呢?
说到找替罪羊,以色列绝对是头号人选。它在中东地区简直是众矢之的,哪个国家不对它咬牙切齿?
近年来,阿拉伯国家逐渐形成合力,对以色列采取强硬态度,这一局面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沙特的积极引领和推动。
众所周知,以色列与美国之间保持着特殊的关系,它并非完全依附于美国,而是拥有相当程度的独立决策权。
所以,它发动冲突的理由非常充分。
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克什米尔和中东地区局势同样紧张,随时可能爆发冲突。现在大家最关心的,是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和以色列这四个国家,哪个会最先因为内部问题而陷入困境。
因此,那个地区发生战事的风险,相对会更大一点。
全球形势即将迎来巨变,就像寒冬来临一样,各国力量对比将发生重大调整。
#百家说史品书季#
